第400章:天国田亩制度(二)(1 / 2)

第400章:天国田亩制度(二)

华夏历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而农民的土地问题,也就成了社会最重要的问题。

土地问题如何解决,关系着历代政权的兴亡治乱,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衰替。

唐代因施均田,故有贞观、开元之治;

明初裁抑豪强地主,因而国富民殷。

反之,如土地集中于巨富官绅,农民失所流离,则生产力遭到破坏,莫不酿成大规模农民起义。

宋代钟相等人提出“等贵贱、均贫富”;

明代李自成以“均田免粮”号召农民起义;

直至满清咸丰初,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利用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将土地战争推到到了顶峰。

由此也可看出,百姓对土地的渴望。

张良的《天国田亩制度》,和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本质上其实差不多。

毕竟向张角提出这一设想的就是洪秀全本人,或者准确说应该是洪秀全的手下,原太平天国南王方云山。

跟洪秀全一起出世的东王杨秀清和翼王石达开,如今都已因战绩而名扬天下,唯有方云山一直默默无闻,但这并不代表方云山没有本事。

其实有关太平天国鲜有人知的是,方云山才是拜上帝教的创立者,洪秀全只是一个明面上的傀儡。

因方云山意外入狱,洪秀全和杨秀清借‘天父下凡’的名义窜夺了教权,这才成为了一把手。

而纵观整个太平天国史,打天下的都是杨秀清和石达开等人。

作为天王的洪秀全,从头到尾起到的都只是精神领袖的作用。

所以《天朝田亩制的》不可能是洪秀全想出来的,真正的创作者,应该是最初创始人的方云山。

当然这么大的纲领,也不可能是方云山一个人完成的,他也只是提出一个设想罢了。

原史上的南王方云山,一直被洪秀全和杨秀清所忌惮,而且很早就‘意外’战死,都还没来得及真正的发挥才能。

这一世的方云山的命运同样坎坷,作为政治型人才,方云山只在黄巾中混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地位,而最有力的晋升资本‘天朝田亩制度’的设想,还是被洪秀全摘了桃子。

直到张良的出世,方云山才最终翻身,在被张良发掘后,又因和张良一起制定了《天国田亩制度》,从而得到张角的看重。

而新生的《天国田亩制度》,也从《天朝田亩制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无疑要更加实用的多。

两者都是本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而就凭这点,对百姓的诱惑就是致命的。

而且还去除了‘实行圣库制度’这种只为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变态制度。

当然,两者最大差别则是,《天朝》是反社会,而《天国》只是反世家。

历史上的太平天国在攻进南京之后,高层的性质就变了,而这点大多农民起义军都一样。

太平天国的高层,享福的享福、争权的争权、叛变的叛变,内部可谓黑暗到了顶点,可也依然坚持了十多年之久。

而同样是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声势比太平天国要大,可却不到一年就被剿灭。

这就是有没有纲领性思想指导的差距。

黄巾从起兵到现在,张角提出了教义,黄巢提出了战略方向,项燕进行了军事指导,可就是没有思想纲领。

而张良的《天国田亩制度》,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黄巾军以拯救天下穷苦百姓,并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目标。

可如今黄巾已有了数州之地,贪官污吏和欺压百姓的世家也都已经消失,而百姓却并不比之前过得好。

归根到底还是百姓无地耕种的缘故,而土地又在世家的手上。

黄巾虽灭了关东很多世家,但并不代表领地内就没有世家了,所剩下的依然是股庞大的势力。

这些世家之所以不敢轻动,除了被铁血手段震慑外,也有黄巾没有彻底触碰动底线的因素。

可一旦对黄巾对土地下手的话,那是假就算是死,肯定也不会继续沉默的。

因灭了许多世家,黄巾手中也有大量的闲置土地,可之所以一直没有分给百姓,是因为张角再等一个时机。

一个将世家削弱到极致,让土地政策可以顺利推行下去的时机,而如今这个时机来了。

如今黄巾领下的世家,大多已经被削的只剩一丝血了。

没有武装,只有资产的世家,已无力阻挡《天国田亩制度》的推行,而从世家手中收回土地的阻力要小得多。

而一旦《天国田亩制度》可以得道推广的话,就算是对黄巾反抗力度最大的司州,肯定也会变反抗为拥护,毕竟土地的诱惑可不是农民可以抵御的。

黄巾在司州遇到的阻力太大,而不稳定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