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金雉奖(1 / 2)

“天气冷了,你再去街上买件羽绒服。”

“花那个钱干嘛,我是能冻死还是咋”

“你要不买我就在京城买了给你寄回去啊”

“你个小考熊,才出去多久,就越来越翻翘,你这么能,咋不给我买个飞机寄回来呢”

“”

宁远被噎了一下,哭笑不得“你说你现在,好歹也是名人的爹了,说话也注意点吧”

哪知道宁大强又来一句“还名人的爹我要是皇帝的爹,你是不是还得给我准备一件龙袍啊”

“你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宁远一脸无语,也没跟他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而是道

“你就说你买不买吧”

“不买”

“不买我就现在就去买了,然后寄回去。”

“”

听着电话里的忙音,宁远笑了笑,没有再拨过去,他知道宁老头肯定会买的。

按他的说法,京城上个茅缸还要收费,怎么不去抢呢

所以,他一定会买的。

今天是12月7号,节气大雪。

天气越来越冷了,尽管京城到现在还没下一场雪,但京城有暖气,老家只能靠加衣服、烤火。

上初中的时候,学到淮河秦岭划分南北分界线,地理老师就在台上插着腰,一脸蛋疼的道

“你们说,啊就隔了条淮河,人家驻牛店就能穿条秋裤烤暖气,咱们只能硬扛,关键咱这儿冬天也不比他们那儿暖和啊,甚至南边还有座大别山,北风到这儿都特么不走了,更冷”

宁远他们一边冻得脸蛋通红,一边点头称是。

这时候舍得买炭的家庭还是少数,有条件的可以在下雪前囤一些柴火烧,没条件的,只能弄个小煤炉,烤煤球。

再差的,就只能往身上裹衣服了。

但烤煤球这种取暖方式,在老家每年都能听到中毒的传闻。

好在家里有宁大强每年冬天上山拾掇一大堆柴,院子里堆得跟小山似的。

有一次,宁远去同学家,他家就是烤煤球,宁远起身的时候脸往前倾,不小心吸了口那烧上来的气儿,当时就感觉喉咙到肺腔火辣辣的,随之而来就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这一咳,就是一个多月,从腊月到正月,过了一个糟心的年。

虽然家里有柴,但宁大强一个人在家根本不会烧,只有等到晚上,孩子放学回家了才会烧一盆,或者放寒假了,白天才会烧。

所以宁远才让他买羽绒服,真让他烧,依然舍不得。

宁大强以前苦日子过惯了,再说以前拉扯四个孩子,就算有接济和照顾,但不省吃俭用根本不行。

这个观念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扭转过来的,就像宁远前世,哪怕他卖鸡蛋灌饼一天能挣几百块了,很长一段时间依然非常俭省,就是怕这些蜂拥而来的顾客只是暂时的。

以后再出来个烧鸡帅哥、麻辣烫帅哥,自己这边估计就没什么人了。

直到后来入行,随着收入越来越高,宁远的消费观念才慢慢扭转。

电话还没塞兜里去,就再次响了,看到上面显示霍建起的名字,宁远笑了笑,然后接通了。

“霍导,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

手机里传来霍建起那爽朗的笑声“你是能掐会算吗”

说完,他就道“确实有个好消息,咱们的电影昨天刚审查通过,今天我就报名今年的金雉奖评选了。”

霍建起之所以打这个电话,就是因为当初宁远的一个建议,先参选,再上映。

宁远的想法是,不指望卖多少钱,至少不能再像前世那样,除了央视电影频道外,一个拷贝没卖出去。

人的心理有时候很奇妙,在街上看见一个穿白背心大裤衩人字拖的,下意识就觉得是个吊丝。

但如果再给他加一些头衔,比如富豪,比如权贵,或者是高材生的学者教授,即使不会肃然起敬,至少心理上也不会再看轻了。

就像那句老话,人的名树的影。

连尔康自我介绍的时候,也骄傲的道“当今圣上的御前侍卫,大学士福伦长子”

有名头,就是不一样。

再如王保强,如果他首秀的那部电影没有获奖,后来的那些机会也很难找到他头上。

即使金子会发光,那也是多少年之后了。

“这么快”

听到审查都通过了,宁远惊讶道。

要知道电影杀青到现在,还不到俩月,而按照审查那些大爷的速度,再快也得一俩星期。

不过转念一想,这部剧情节简单,拍的时候霍建起就把控得很精准,素材比也低,后期剪辑快也不算什么,而且基本用的都是原声,又省了很多事。

随后,宁远笑道“那就提前祝霍导再创辉煌,在金雉奖上更上一层楼。”

之前霍建起导演的赢家也拿过金雉奖,不过是导演出女作奖,所以宁远才说了一个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