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27章 弹劾、贬黜(1 / 2)

刚过元宵,长榕便回了书院,老太太倒是还留在侯府,眼瞅着明兰的肚子越来越大,杨大夫替明兰诊脉的频率也愈发高了起来。

自从老太太从杨大夫口中听到明兰这回怀了两个,高兴地不行,但同时也担心明兰的安危,更加不敢离开侯府了。

这可不是后世医疗条件日趋完善的现代社会,在这个时代,折在生产上的妇人不知有多少。

尤其是明兰这一胎怀的还是两个,危险程度远远高于寻常怀胎妇人,老太太哪里还放心的下。

当即就打定了主意铁了心,怎么也得等明兰把孩子生下来之后再回盛家。

在那之前,她老人家必须留在明兰身边,照顾提点,免得明兰出什么意外。

盛紘知道这消息后,也接连数次登门,没回过来,都带着一大堆滋补的东西,对明兰嘘寒问暖的,简直想把前头二十年里头对明兰的亏欠一下子都补齐了一样。

一月下旬,年假结束,徐章和盛紘都开始上衙办公。

徐章所在的太常寺倒是一直很清闲。

每日只要去衙门里头点個卯,看几篇公文做做样子,然后便能回家陪媳妇孩子了。

这日子过得倒是悠闲地紧。

可让徐章意外的是,二月下旬左右,陕西那边就陆续地上来好几道弹劾徐章的折子,说他在任陕西经略期间,独断专行,越俎代庖,干涉地方政事,尤其是当初徐章命人砍了秦州知州的脑袋,还将头颅和尸首悬挂于城门口示众的旧事也被翻了出来。

新上任的陕西路御史弹劾徐章残忍暴虐,肆意妄为,擅杀朝廷要员等等。

御史台的言官们也纷纷上表弹劾徐章,对于徐章这个他们曾经的上司,半点情面都不讲。

“启禀大娘娘,微臣以为,此事当从重处置,我朝自太祖开国至今,还从未有过擅杀文官的先例,永平侯此举虽事出有因,然却有违祖制,如此行径,岂非陷大娘娘和陛下于不义。”曹国信最先沉不住气,率先对徐章开炮。

太后一系的官员们纷纷出言附议,请求太后严惩徐章。

“请大娘娘严惩永平侯,以正朝廷纲纪,免得寒了天下士子和同僚们的心呐”尤其是新上任的盐都转运使,这话说的最是漂亮,直接就把徐章推向了所有士大夫以及天下士子,读书人们的对立面。

为何天下人对读书科举如此趋之若鹜,为了开国勋贵之中,那么多的勋爵人家,后背子弟纷纷弃武从文,读书科举。

除了渴望飞黄腾达,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之外,他们更想要的,是朝廷对读书人,尤其是对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的恩典。

纵使是数年前那次震惊朝野,震动天下的兖王叛乱大案,除了几个首犯之外,其余一应案犯,罪行重一些的文官们基本上才只是抄家流放,罪轻一些的,也才贬官到偏远之地,担任闲职,介于二者之间的,也就是罢官,连抄家都没有。

直接处以极刑的更是少之又少。

重重迹象,足见朝廷对于文官士大夫们的偏袒。

可武官们的反应却截然相反“大娘娘明鉴,当初秦州被破,那是因为秦州知州听到吐蕃人大举来犯的消息,直接带着家眷弃城而逃,置满城百姓于不顾,这才导致秦州被破。”

“当时吐蕃人占了秦州,携大胜之势,而我军先是被吐蕃人打了个措手不及,而后陆续经历大败、城破,士气已经低迷到了极点。”

“若非永平侯当机立断,斩了秦州知州祭旗,整顿军心,鼓舞士气,带领大军重整旗鼓,夺回了秦州,只怕现如今整个陇右都会被吐蕃人所占”

“请大娘娘明鉴”

“”

几个年轻的武官纷纷站出来替徐章打抱不平,解释缘由。

若是换了仁宗皇帝在位,或者皇帝赵宗祥当家做主的话,说不定已经被他们给说动了,可惜,现如今掌握着朝政大权的是太后曹氏。

“彼时徐章只是陕西经略,陇右总督,区区一介武职,有何权利处置一州知州难不成永平侯早已代替了韩大相公,已是宰执了不成”

曹国仁终于站了出来,“启禀大娘娘,此风不可开,亦决不可长,否则日后人人效仿,届时朝野上下,东京内外,势必人人自危”

“弃城而逃,至满城百姓于不顾,秦州知州固然有错,可那也该由三司会审,让朝廷来定其罪责,至于最后到底是抄家杀头,还是贬谪流放,那都是朝廷的决定,是大娘娘和陛下的恩典,微臣不知,什么时候一个经略安抚使,竟然能够代替大娘娘和陛下,代替三司,给一州知州论罪量刑了”

杀人诛心,不外如是。

朝廷论罪定案,自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相互协作,各司其职,还有曹太后和官家在。

徐章此举,说的难听点,那就是越俎代庖。

这可是犯了朝廷的大忌的事儿。

当初瞎吴叱带领大军猛攻秦州,秦州知州只是听到消息,就直接弃城而逃,置满城百姓于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