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第三十章 《明初那点事儿》(2 / 4)

思想的永乐大帝。

u真是一边想要狠狠批评永乐大帝,一边为永乐大帝痛心疾首。

明明他打战那么帅,战术思想那么强,历史上唯一以藩王之姿席卷天下,怎么最后,就到了靖难能胜全靠李景隆的程度呢

大家听得一愣又一愣。

这段内容,给他们的冲击委实大了一点,让他们甚至听得入了神,都不说话了,光只一边入神,一边混乱。

天命所归没有错呀

可是好像不用天命,燕王也能吊打李景隆,也能两封信退东西蒙古老大。

这样想想,天命用来打李景隆好像有点浪费,怎么也应该直入草原,犁庭扫穴,把蒙古人也彻底干趴

但无论如何,天命还是有天命的吧

老朱家的天命,那可是杠杠的呀,没有天命,能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煌煌大明五百年吗这后辈的朝廷,能得天下,那肯定也是天命所归,怎么一个个字,都仿佛不信天命似地

只能说,古代人已经完全犯糊涂了。

看看人家三国演义怎么塑造诸葛亮的,没有司马懿和周瑜当对手,如何显得武侯神机妙算一本书,让全国老百姓都认可,武侯那就是古今谋士1,这样的写手才叫厨力ax啊。

所以说,丑化矮化对手,再神化演义化自己,并不能显得你有多么强大。只有客观地承认对手,最终才能让人客观的承认,战胜了敌人的你,是多么的强大。

“啊”郭英突然狠狠一拍大腿,他终于悟了,“只有打败强大的敌人,才能凸显天命真正在我啊仙机肯定是这个意思”

大家也是恍然了

他们在自己一贯的思想和仙机的思想之中,找到了一个和谐的平衡点。

“没错,”傅友德点头,“元廷不强吗陈友谅张士诚不强吗可最后,还是陛下得到了这天下陛下雄主降世,陛下天命所归,完全是一致的。”

想来,要怪,还得怪李景隆吧。

全赖李景隆,若其再强一点,不就能完美凸显燕王雄姿英发了吗

于是,他们责备的目光,便扫向李景隆。

李景隆“”

习惯了呵呵。

又有点扯远了,我们回归正题。

关于白沟河之战到底有多精彩,多激烈,u需要和大家笼统描述一下。

此战,李景隆方共六十万,号百万。朱棣一方的总兵力在十五万左右,这次没有什么偷袭,也没有什么更多的花花肠子,就是非常硬碰硬的正面会战。

此役后,直到咱们的抗战,你再也不会看到任何一场发生在中华大地的战争规模超越它。

明末受限于国力,一回合的组织动员能力也就是十来万左右,对面的清军又是少数民族,人数不多,优秀匹配又上线了。

而决定明末命运的一片石之战,李自成六万主力精兵和两万残部,对阵吴三桂四万和清军十万左右的合兵。从这个数量也能知道,那时候是没有如此规模的战争的。

只能说,好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光幕透露出的信息,是一次比一次更加震动人心,震得他们五脏六肺,都要跟着抖起来了。

他们先为朱允炆李景隆竟敢动员六十万大军而震动。

接着立刻为后辈所说的“抗战”而深思。什么抗战,竟还能比这60万与15万的对决更加多人

再然后又是明末,生死存亡之际的明末了,居然只能动员十万人了开什么玩笑

以及最终令他们震怒起来的

“吴三桂吴三桂又是哪里来的他明明是个汉人名字,却和清军搅合在一起,莫非他是汉奸”

最初的震怒之后,大家还是纷纷冷静了下来,只有情绪是不能成事的。

“一片石就在北京附近,清军入关了这吴三桂,还有四万人马,他一个汉奸,如何裹挟得起四万之巨莫非”

后面的话,将军们不敢说。

老朱却没有什么顾忌,稍作思考,便勃然大怒“莫非那吴三桂其实是大明的将领,带的是大明的兵槐宗这逆孙,想到了驱虎吞狼之计,像唐代宗以劫掠洛阳三日和回纥做交易那般竖子、竖子啊这蒙古人可是好相与的我们大明便是撅了元廷得的天下,这五百年间,蒙古人只怕日日夜夜,都想恢复祖上光荣,你现在因为区区一个地方割据的李自成,就开门把蒙古人放进来,回头还想把他们赶出去做梦吧果然,你成了那亡国之君,后来,便有了清”

说罢,气得够呛的老朱,一把夺过内侍奉着的茶水,一咕噜喝完之后,便闭目养神,不愿再看这糟心的事情。

再往后,太平天国被称为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运动,它搞北伐实际投入兵力也就是三万人。

这段话也只令大家更加的郁闷。

包括虽然闭上眼睛,却越发竖起了耳朵的老朱。

太平天国运动,被称为“空前规模”想是最大最多的意思最大最多的三万人,便给清廷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那再联想联想,要联合清来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