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是大魏最重要的节日,一整年里,只有这一天晚上,大魏是没有宵禁的。
宫中亦会举行家宴,只是和除夕夜的那场家宴比起来,上元节晚上的这场家宴明显潦草了不少。
家宴中的菜品,殿内的布置,宫中挂起的彩灯,都与去年上元节大体相仿,毫无新意可言。
后宫第一人,总揽宫权的贤贵妃如今实在提不起兴致,她忙着为儿子去青州就藩做准备,也没有精力放在上元节。
在目前的后宫中,贤贵妃是公认的第一人,但谁是后宫第二人便有争议了。
同在贵妃位上的柔贵妃,育有两子两女的淑妃,前者位分更高,后者子嗣更多,出身更高。
贤贵妃、柔贵妃、淑妃堪称为后宫三巨头
奈何后宫三巨头的儿子们,一个也没落下,都在此次出宫就藩之列。
贤贵妃把不高兴摆在脸上。
柔贵妃却是始终扬着笑脸,只是眼睛盯着桌上的膳食看,盯着舞姬的裙子看,盯着斜上方胖乎乎的鲤鱼灯看,就是不像往年那样偷偷瞄向皇上。
在儿子大婚前夜冷着一张脸,恐怕会传出不喜儿媳的谣言出来。
淑妃笑得温婉又内敛,只是席间频频望向两个儿子的方向。
三巨头不高兴,余下的宫妃也没几个能欢喜的起来。
有儿子的,若是儿子排行靠前,那离别就在眼前,若是排行靠后,离别之日也不会很远,毕竟依着祖宗规矩,皇子成丁便要去封地就藩了。
以前皇上不放人,都知道皇上舍不得儿子,她们只有欢喜的份儿。
可如今皇上为了太子,便顾不得旁的皇子了,也顾不得她们这些人。
有儿子的苦,没儿子的,也苦。
以前还有个盼头,宫中女子谁不希望能生皇子,皇上虽然四十有七,可尚能拉得开十三力的弓,十三皇子也才只有两岁,没儿子的年轻宫妃人人都盼着怀孕生子呢。
可除夕晚上,天幕上的后世之人说了,皇上一生只有十四个儿子,其中还有一个没养活的。
也就是说她们这么多人,再加上之后选秀进来的新人,就只有一个人能生下皇子,小皇子还不一定养得活。
许多宫妃都是第一次意识到,看起来精壮的陛下,其实已经老了。
宫妃不高兴,皇子们亦不高兴。
从二弟到七弟都将在这个月离开京城,太子惶恐不安的心安定下来了一半,另一半却还笼罩在废太子的阴影下。
成丁的弟弟们被打发走了,可能废太子的只有父皇,如果天幕之人说的都是真的,那在后世之人知道的那段历史里,他是被父皇废了的。
太子之位眼下是保住了,但这些日子他却始终如履薄冰,父皇若是能早早的把位置交给他便好了。
这样的场合里,太子喝的不是酒水,而是加了蜂蜜的牛乳,除夕夜之后他就再没睡过一个好觉。
“将这碗石蜜馅的圆子给太子送过去。”
庆德帝在众人面前毫不吝啬地展现对太子的喜爱。
石蜜并非蜂蜜,而是天竺奉上来的珍贵贡品,一种晶莹剔透比蜜还甜的糖,由于供奉太少,还不到一斤,再加上天竺距离大魏实在遥远,并不是每年都向大魏朝贡,所以其他人份例里没有这个东西,连太子和贵妃都没有。
二皇子连吃了三个红糖馅儿的圆子,却越发想尝尝石蜜的味道,听七弟说,石蜜比蜂蜜甜百倍,比红糖更清甜。
可惜,等他去了宋州,别说尝一尝石蜜的味道了,他应该此生都见不到白如雪的石蜜了。
从除夕到现在不过半个月的时间,三皇子看着就比从前清瘦了许多,一个人坐在席上自饮自酌。
四皇子近来开始随母妃念佛,每日都要抄写几页的佛经,连在户部值守时,都抱着佛经不放,全然没了昔日勤勤恳恳的模样。
明日便要大婚的五皇子,杯中倒的是泡了人参的药酒,并非出自御膳房,而是太医院,里面非但泡了百年人参,还放了虎鞭。
这可是大补的酒水,是用王太医的祖传秘法炮制出的,虽然贵,但效果值得,因为很快要离开京城,他前几天特意找到王太医,把王太医家的存货全都买了,整整十坛。
在徐琛这儿,桌上放什么酒水,什么馅儿的圆子,什么菜品都不重要,因为他根本不动筷子,也不端杯子。
七皇子得了母妃和四哥叮嘱,不敢闹腾,心里不爽的时候就想想六哥,惨还是六哥惨。
被后世之人预言骁勇善战有军功的八皇子,在知道前面六个哥哥都要去封地就藩,六哥更是直接被打发到琼州之后,便意识到他做不了骁勇善战的将军了。
庆德帝坐在上面看得分明。
贤贵妃还是老样子,什么情绪都写在脸上。
柔贵妃没有像从前一样偷偷看他。
淑妃其实远比贤贵妃更适合掌宫权。
庆德帝知道太子这段时间身体不适,除夕夜外感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