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炖汤都要提前弄。炒菜可以晚一点。
晌午,各家婆子、媳妇及孩子都端着菜过来。
一盆菜大概可以装六盘,一家就相当于奉上了十八盘菜。
菜式也相当丰富,有粉蒸肉、八宝肉、芙蓉肉、锅烧肉、烧猪肉、红烧黄鱼、清蒸鲥鱼、烤羊排、羊羹、蘑菇煨鸡、鸭糊涂、家常煎鱼、闷黄鳝、芙蓉豆腐、芋煨白菜、猪肉炒豆芽、牛首腐干、清炒台菜心、松饼、薄饼、虾饼、萝卜汤圆、雪花糕、百果糕、鸡豆粥、天然饼等。
主食有米饭、面条、白面馒头以及花卷。
一盘盘菜端上桌,各家全都瞪圆眼睛,小孩子们忍不住凑到桌前数有多少样菜,甚至兴致勃勃告诉小伙伴,“这几样是我家做的。我娘大早上就起来做的,这鸡还是我拔的毛呢。”
“这个豆芽是我娘前几天就开始泡的。每晚都要起来换水。可麻烦了。”
小孩子围着桌子叽叽喳喳,谁都没有伸手。
等到了饭点,村民们让林昌盛说两句开场白,乡下人也不会整哪些虚头巴脑的,就只说了一句特实在的话,“希望咱们明年也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村民们齐齐鼓掌。
林满堂拿着一挂鞭炮,招呼他女儿来点。
林晓拿着火折子小心翼翼靠近,等放到捻子上,她火速跑开,没一会儿鞭炮就噼里啪啦地炸响。
在村民们眼里,今儿才是新年,才是幸福生活的开始。
林昌盛大手一挥,“开饭”
大伙蜂拥跑进帐篷里开始找自己喜欢吃的菜,这次也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喜欢吃什么就坐在哪儿。只要不是特别小,需要大人帮衬吃饭,大人都是不管的。
林晓刚刚被大丫拉进来,坐在一起,没一会儿,桂香坐到她另一边。
她们已经好久没见面了,桂香整天待在家里忙着做针线,平时不出门,而林晓是因为年纪大了,她爹不让她去别人家里。
林晓跟桂香打招呼,“你还好吧”
桂香抿嘴笑,“好着呢。”
她有些不好意思,“你身上的衣服可真好看。”
林家现在有钱了,李秀琴又恢复前世那大手大脚的性子,给女儿买好看衣裳,她眼光好,口味好,挑的衣服就没有林晓不喜欢的。
别的姑娘一件冬衣从入冬穿到立春,林晓却是天就能换一件,而且每件都很漂亮,颜色还不重复。
林晓笑道,“我娘给我买的。”
另一边,李秀琴坐在文娘子边上,“你家虎宝呢”
文娘子露出母性的光辉,“在家呢。这儿太吵了,我就让丫鬟留在家看着。”
李秀琴见她瘦了很多,想来是夜里照顾孩子累的,“待会儿,你得多吃些,好好补补。”
文娘子点点头,打了个哈欠,“当了母亲,我才知道养孩子有多累。真是一点都不得闲。”
李秀琴确实好些日子没见文娘子了。当了母亲,孩子就相当于绑在母亲身上了。要是碰到抱孙不抱子的文人,那更是苦不堪言。
文娘子现在是甜蜜夹杂着痛苦,“可不是嘛。孩子见天地长,我之前做的衣服有几件穿了一回就不能穿了。我不得不给他做大些。”
李秀琴叹了口气,是了,这古代的女人还要自己做衣服。
“对了,我家孩子已经长牙了,我什么时候能给他吃盐啊每到饭点,我都让丫鬟将孩子抱到旁边吃饭。要不然虎宝看到菜就会馋。”
李秀琴仔细回想自己学过的育儿知识,“过了一周岁再吃。现在吃盐对孩子不好。盐吃太早,孩子会变笨,容易生病,肾也不太好。”
文娘子一听有这么多坏处,吓得不轻,“不吃,我没给他吃。”
两人说话的功夫,吉时到了,大家拿筷子开动,也不必招呼,每个人都夹自己喜欢吃的菜肴。
这菜实在是太多了,大家吃到六成饱,菜还剩下一半,大伙不由放慢速度。
男人们聚在一块喝酒吹牛,婆子们聚在一块聊附近的八卦,媳妇们聚在一块讲娘家那头发生的事儿,女孩子们聚在一块聊县城漂亮头花,男孩子们聚在一块聊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棚子里叽叽喳喳不停,等他们好不容易吃完,开始听戏了。
饭菜也不必急着收。等看完了戏,要是有谁饿了,可以继续过来吃。
刚刚吃饭时坐的条凳很快被大伙搬到戏台那边,前三是孩子坐在稻草上,第四到第六排是一群孩子坐在条凳上,第七排至第九排是大人坐在条凳上,最后四排是大人踩在条凳上,从前至后呈阶梯式。
戏台上,两个装扮喜庆的大娘和白面书生咿咿呀呀唱起来。
乡下人听不哪那些难懂的曲目,林满堂特地选了乡间通俗故事改编的小调。讲的是白面书生在树下看书,被大娘误以为是小偷,有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滑稽,再加上这戏唱功烂俗,语言诙谐,人物逗趣,情节搞笑,引人捧腹大笑。
小庄村一阵接一阵的欢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