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第 266 章(2 / 3)

十几样,每样价格都高于十二文。可购买之人络绎不绝。

条件差一点的人家打打牙祭,喜欢买鸡胸脯,因为它都是肉,不像买只鸡,里面有许多骨头。

而条件好些的人家,喜欢买脖子、鸭信、鹅掌,因为这些炒成一盘,也很香。

有个小二高喊,“菜心喽。十文钱一斤的菜心,要不要”

有个大户人家的管事,听到有菜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过来,“我要。这些菜心全给我。”

他跑得太快,差点撞到尉迟恭,赶紧向对方赔罪,却不忘冲那小二喊,“我要,我要。”

尉迟恭探头瞅一眼,只见好好的白菘,这小二将它掰开,剥了一层又一层,只要三分之一嫩的地方。剩下的老的,就弄到旁边区域买,两文钱可以买三斤。

而整颗白菘的价格是一文钱一斤。

尉迟恭的仆人抹了把汗,“这可真会做生意啊。”竟然还能这么卖

“这边上了新品拉蒜器拉蒜器拉蒜器这可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好东西。广德郡主发明的好物件。来来来你们瞧瞧”

呼啦啦凑过去许多人,只见那小二将剥好的蒜瓣往那盒子里一丢,盖上盖子,轻轻拉了几下绳子,再打开盖子,里面的大蒜真的变成了蒜末。

“哇”大家直呼惊奇。

“不止可以切蒜,葱啊,姜啊,包括肉都一样可以。”

尉迟恭也忍不住凑过去,如同刚才一样,只是轻轻拨弄几下,完整的猪肉就真成了碎末。

有人忍不住呼喊,“多少钱”

“一个只要一百文,买不上吃亏,买不了不当,以后剁菜再也不用担心切到手,一天一文钱,攒上三个月就可以买到一个拉蒜器,这东西用上几十年。”

有人嫌东西太贵,有人家里婆娘就是管灶上的,觉得东西不错,用起来方便,咬了咬牙掏钱买了。

买的人当中,最多的还是那些厨子,比如在馄饨铺子,天天要将馅料切得细细的,有了这玩意能省多少功夫,买一个不亏。

于是一箱拉蒜器,只吆喝这么几声,一眨眼全卖完了。

尉迟恭的仆人瞧着老爷没动,在边上忍耐不住,抢了一个。他家婆娘在后院忙,每回到家根本来不及给他做饭,每次都对付着吃。他明明最爱吃饺子,有了这个,包饺子就方便了。

尉迟恭没看到仆人,他静静站在边上,看着客人来来回回挑东西,挑完后,客人一块到前面结账。

尉迟恭立了半个时辰,而后带着下人转身离开良国百货。

尉迟恭两人不知道,就他带着仆人逛百货的功夫,其他六部已经将事情原委打听清楚了。

“你知道为什么林大人这次没事吗”

有那刚从外面回来的官员,不知道情况,好奇问,“为什么”

那大臣神神秘秘道,“因为林大人家开了个百货铺子,听说里面什么都有的卖。还有专门卖鹅掌、鸭信,反正鸡、鸭、鹅的各种部件。”

“啊,真的”那人忍不住激动起来,“我最爱吃炒鸭心,可一次就要杀十几只鸭,咱也吃不起。这以后可就妥了。”

有那嘴馋的大臣当即就打发仆人回去,让家里的管事去良国百货买菜,而且也点起了炒鸭信。

不到两天时间,良国百货随着林满堂被尉迟恭连参两回,成了上流圈子挂在嘴边的新名词。

只要见上一面,大家都会问你家去良国百货买东西吗

说实话大家在八卦完林满堂与尉迟恭的恩怨后,心里第一个浮现的念头就是这良国百货到底是什么地方真的什么都能买到他要不要让家里掌事也去瞧一瞧。他其实也喜欢吃鸭信来着。

于是,良国百货成为官宦人家采买必去地方之一。毕竟这边菜的价格与东市差不离。总不能去城西买完鸭信,再跑去城东买蔬菜吧那还不够费事的呢。索性就在一个地方买。

与此同时,那道鹅掌鸭信成了京城上层圈最流行的菜肴。

这天晚上,林满堂下衙回来,李秀琴兴奋得不成,将今天的账本拿出来给他瞧,“看看,今天生意多好啊。一天就卖了八十多两银子,翻了一倍还多。”

到底是大户人家采买力强,每天光买菜就能花掉几百文。

林满堂随手翻了眼账本,又问,“那些鸡鸭鹅能卖完吗”

李秀琴喜滋滋道,“能卖完。大户人家大多数都来买鹅掌、鸭信之类的。那些读书人或是小户之家喜欢买肉。那些饭馆食肆喜欢买鸡架之类调高汤。那边每天都能卖出几百只鸡鸭鹅。就这还不够呢。葛有福今天还问我,能不能多卖些,那些大户人家喜欢吃鹅掌,但是每次也只能卖二三十家。我担心杀得太多,肉和架子不好卖,有些犹豫。”

百货那边也是交由葛有福来管。名品铺那边生意稳定,交由葛有福的大儿子管着。

林满堂笑道,“没事。你让他试着再加一百只。但是要把好卖的东西价格往上提一提。然后把肉和骨头的价格降一点。这样保证东西就能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