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暖面对这么多双眼睛压力有点,解释,“如今日夜温差虽然大,温度一天一天再改变的。再说种植下地是埋在土里,土壤层会有保温作用,稷米又耐寒耐旱,完全可以早点下种的。到时候估计八月作用就能收获了。咱们这边寒流一般在十月,八月到十月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也许还能种植一扎庄稼的。”
张氏和刘老根还未说话,陈氏就嚷道,“大丫你说得轻巧,大家都是五月下种,九月底收获。若是咱们家改变了时令,到时候颗粒无收怎么办咱们这一家子十来口人,你承担得起吗”
刘广财心里其实有些触动,但粮食是农家的根本,他不敢做主的。
何氏诧异的看着刘暖,似乎没想到她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刘老根看了眼刘暖,想了想道,“大丫你的心是好的。只是粮食关乎家里的口粮,我和你奶种了一辈子的地,也没有听说咱们这边可以种两季作物的,这事还是算了。”说着看向张氏,“老婆子,你觉得呢”
张氏点点头,“还是按照时令来。”
刘暖心里有些说不出的失望,想要再说两句,但坐在对面的何氏连连摇头,刘暖想想也就作罢。自己毕竟刚来,也才第一天,插手刘家的事情似乎也有些不对,想想还忍了下来。
早膳,应该是晌午饭后,陈生到了刘家。
刘暖以为他有事情,却没想到是提醒自己去消奴籍的事。刘暖顿时想起原主的卖身契还没有注销,立刻点头。因为要跟陈生出去,刘暖跟何氏和刘广财说了实话。
何氏顿时有些紧张,还是刘暖安抚了才平静下来。刘广财想着陈生和大丫一起出去惹人鲜花,于是做主要跟着一起去镇上。
刘暖想着自己跟陈生两个毕竟没有关系,若一同去镇上村里估计闲言闲语满天飞,听到刘广财要一起去,刘暖点了点头。
刘广财去跟刘老头和张氏告假,想着刘老头和张氏上了年纪,刘广财就撒了谎,说要带刘暖去看看肚子,好先准备点东西。
张氏和刘老头不疑有他同意了下来。张氏盯着刘暖的肚子,让刘老头拿了五百文钱给了刘广财。
刘广财本来欺骗了爹娘,心里内疚不打算接的,但被何氏接了过来,何氏递给了刘暖。
原主留了点钱,刘暖其实不差这点的,但何氏却放在了刘暖的手里,“看大夫剩下的银钱去买点布料,你马上要生了,得准备点孩子的贴身衣物。”
刘暖想要推辞,可何氏的眼神却紧紧地盯着刘暖,眼里的意思让刘暖收下来。
刘暖不知道刘家婆媳之间是事情,但想着何氏是原主母亲,母亲肯定不会害子女的。于是刘暖也就没有再推辞姐了过来。跟张氏和刘老头打了招呼,就跟陈生,刘广财就出了屋子。
刘二丫见爹和姐姐去镇上,一心吵着要去。
刘暖倒是无所谓的,也挺喜欢原主这个活泼的二妹。只是何氏和刘广财却忽然坚决不让刘二丫跟着。后来刘暖才知道,何氏和刘广财是担心刘二丫人小,把刘暖回家还是奴籍的事情说了出去。
南关驿在上河村的东北角,不到三里的路程。
出了村口,远远就能看到南关驿的城门。
路上,刘暖跟陈生闲聊了下消除奴籍以及买田的事。
刘广财在一旁听着,有些吃惊地道,“大丫,你要买田”
刘暖看着刘广财不可置信的目光缓缓点了点头,随后解释道,“回家之前就有这个打算的。毕竟以后想要在村里落脚,长久打算还是先买点地好。”
刘广财听着刘暖的话,眼内有些湿润,想说什么,但家里的那点地只是勉强够糊口。刘广财觉得亏待了闺女。良久后才点点头,“买地好。”
三人边走边说着地的事情。
上河村的田地不算多,再加上天云山和天云河占据,更显得稀少了。
刘暖想着雪白的大米,问,“咱们这边没有种过稻米吗”
刘广财叹口气说,“咱们这边也就是天云河两岸会有种植。只是可惜咱们村子前面是天云山,东边又是黑石山,东南是天云河。河边的水田肥沃倒是好种稻米的,但每年天云山雪融,河边的水田的稻米不到扬花就全倒了一片。浪费人力银钱还颗粒无收。”
话落刘广财又接着感叹,“再说咱们西北这边气候还是适合稷米生产,虽然稻米比稷米价格高了一倍,但稻米产粮低难伺候,产粮不足稷米一半,种稻米有些得不偿失。”
刘暖想着,也许是一地一习俗。就像前世在北方,到处都是面食,找个饭馆都很难。不过刘暖若是买了地,就得买块能种稻谷的地,她吃惯了米饭,长时间不吃还真的有些难受。
三人闲聊中,很快就到了南关驿的城门。
南关驿是有围墙的,城墙修建得比较厚实。底层是石头,上层的泥巴压实垒成,从城门处看,足足有一米厚。城墙上有士兵守着。
刘暖想,南关驿难道有驻军
下一瞬间刘暖想到了南关驿的地理位置,属于西北第三道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