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儒林惊诧(1 / 2)

城姬三国 绅士东 3035 字 8个月前

从金陵姬的城姬府出来时,白图的内心更加沉重虽然“咸使知闻”对白图来说十分有利,但同时也令白图背负了金陵姬的“情感”。

咸使知闻,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白图的本意被士族阶层扭曲,直接展现在平民面前。

白图也只能先收拾心情,准备应对此事将带来的变数,以及袁术称帝后的变局。

至于金陵姬本身,暂时有虞姬照顾,白图也做不到其他什么,毕竟城姬的存在形式,对于白图来说都是个“谜”,更不是普通大夫能诊断的。

所幸按照虞姬的说法,金陵姬现在并没有什么危险

白图很快便感觉到,此事带来的“变数”,首先是纳贤馆体系,在短短几天之间,收到了数倍、乃至数十倍于之前的自荐

一部部名册,被登录之后送到了白图的面前。

在其中,甚至有许多白图“熟悉”的名字,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并非江东出身的人杰的名字,也都出现在了纳贤馆。

纳贤馆的名单,是白图经常审阅的,其中也不时能看到熟悉的名字,比如之前的潘璋

不过这类熟悉的名字,白图仅仅是专门拟定了重点观察的名单,并没有直接接见他们之后委以重任任何“人才”都不是天生的,从基层开始做起,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而会来纳贤馆的人才,基本都是年纪尚轻、且出身寒门的新锐。

真正已经驰名一州一郡的大才,很少会自降身价的去纳贤馆,真的要投靠白图,也会准备好拜帖,直接来见白图,如果是世家出身,也可以直接走察举的途径

因此对于这些“新人”,只有在白图感觉,他们在江东的发展,受到了压制,没有得到合理的发展时,才会直接由上至下将他们捞上来,以免埋没、或是人才流逝。

在“咸使知闻”后,各地纳贤馆人满为患

虽然白图的“杀一人如杀我父”,在舆论上只能争取到五五开,但是在纳贤馆,却几乎看不到弊端。

毕竟对此抱有成见的那批人,大多是本来也不会在纳贤馆自荐的哪类,而对此抱有善意的人才,这却会成为他们投靠白图的动机

与此同时,哪怕是对白图最有意见的那部分人,也不敢来纳贤馆惹是生非,甚至不会在这次事件本身上,都对白图有所置喙。

现在白图在此事上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则他们也不会正面挑衅、降低自己的民望,而是会找白图的其他痛脚

毕竟他们针对的,也并不是“杀一人如杀我父”,而是其背后所代表的白图的理念

最激烈的抨击,是来自的儒林名士方面相比于代表士族的那些人,他们更加单纯,更不用考虑是否会被百姓所背弃。

总的来说,就是那些在当前时代,的确很有名,但是在三国志、三国演义中,根本不会留下姓名的大儒,只有他们才既有舆论发声的能力,又没有政治上的包袱。

在这方面有孔融为白图摇旗呐喊,自此孔融在儒林中,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论战。

第二天的时候,孔融就已经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支点,以孟子的部分理念,来为白图的话追寻在儒林中的法理基础

当然,在这场论战中,孔融先天处于劣势孟子的以“及”人之老,是有差等的,孔融的洗地理由,连他自己都不信。

就如同墨子的“兼爱”,会令孟子骂街一样,任何挑衅以“宗法血亲”为基的言论,都会极大的触动儒家的神经。

不过白图有圣贤之名,无论是谁也不敢将他从神农庙里抬出去

孔融如今也已经文名小成,加上孔氏后裔的身份,令其可以拍着胸脯说“没人比我更懂孔圣”,至少可以拉动路人票。

然而孔融所负责的战场,实在太“险恶”,毕竟要在儒教的主场,来证明一句有违儒教核心思想的话,难度实在太高,孔融也很是头大。

孔融最先要面对的,是江东、荆楚、淮南一带的大儒,至于中原、河北等地的大儒,他们想要和孔融吵吵,也没有那么快的传信渠道。

而就是“附近”这许多文名远不如孔融的大儒,就能令他焦头烂额

直到半个月后,王朗私下里拜访了孔融一次,给他支了一招实在说不过别人,就想办法逼他们犯错

也就是故意引对方,激烈抨击白图的人品、最好是直接抹杀白图的贡献。

孔融最开始听王朗这么说时,显得十分气愤,以为王朗是要背弃白图,不过后来听了王朗的解释,也明白过来这才是白图的最大优势

无论那些大儒,将自己地位摆的多高、有多么想要俯视白图,但只要他们不想被清出舆论战场,必须紧守的原则是可以抨击白图的部分理念,来证明白图错了,但绝不能直接下场抨击白图这个人。

一位两次引动大贤出世的异象,第二次还直接引动神农庙显圣的异象的大贤,其本身的人品和威望,是任何人都喷不动的。

第一个中招的是荆襄大儒宋忠,一个名字十分不吉利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