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献策(1 / 2)

含情脉脉的时间终会走完的,赵桓的话题很快就转到了赵构的神异上面,且说“朕多日听闻康王得梦祖宗,被赐下妙法以大破金兵,果有此事。“

宗颖心中剧震,

谁都不是白痴,如何不清楚赵桓的皇位已有动摇了又如何不清楚赵构如今的软硬实力已经有了把赵桓取而代之的本钱

他在来汴京前,就跟父亲议论过这个事情。宗泽也是挣扎的很。

从理念上来说,他不愿意做乱臣贼子,但康王之优,与当今圣上之劣,孰高孰低,一目了然。与天下而言,有康王这般的君主自然胜过当朝之帝王。

但是这个决定实在难下的很。

所以,宗泽就安排宗颖,什么话也别说,只需要冷眼旁观就是。千万别为康王说话,否则自家父子也必为帝王所疑。到时候真就只能顶着叛臣的名头跟着康王走到黑了。

只康王于磁州搞出的神异事儿,便是一大难题。

偏时任磁州知州的人就是宗泽,这个问题别说宗颖不好答,就是宗泽都不知道该如何作答。而且也能肯定这必然是皇帝心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宗泽是很希望二者能放弃矛盾,先应对金人为上的,可那局面他也就在梦中想一想了。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那是说起来容易,坐起来难。只看朝中的主战派和主和派的一次次争斗,就能知道一二。

现在宗颖听到皇帝这般的就把神异之事给道了出来,他心中立刻一揪。

但也只能低着头,一个字不说。

倒是耿延禧的话叫低着头的宗颖大吃一惊,甚至都不太相信,耿延禧那狗头竟然真就说是了,还花团锦簇的好生为圣上形容了一番,上首皇帝的嘴巴都长大了。

问“如此祖宗何故不赐梦与朕,而与康王耶”

耿延禧回答道“康王受命而行,职在臣也,故祖宗赐之梦而警焉。”

赵桓语气还是不信,又问“何以验之”

耿延禧信誓旦旦道“磁州军民愈十万众,皆可证之。”

宗颖现在都已经能确认了,耿延禧就是包藏祸心,明着向康王,实则在挑拨离间。但他一个字也不能说也不敢说。何况他说什么呢说耿延禧包藏祸心还是说康王忠心为国

一直都在勾头的宗颖眼睛一闭,直若一个木头。

却不知道上头的皇帝看着自己的目光已经充满了不善。

耿延禧捂着嘴都想偷笑。他跟他爹早早就被赵构给边缘化,宗泽父子却是青云直上。

汪伯彦这个副元帅也是空架子,实处全叫宗泽得去了,就连宗颖都跟着水涨船高。在外头可比他有牌面多了。

然而现在,这宗颖吃瘪了不是

耿延禧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

赵桓收起那不善的目光,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把话题错开,然后就把二人打法了出去。但真正出宫的只有宗颖,耿延禧名义上是回家去了,实际上兜了半圈又转进了皇城。

“如今局面,朕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老师可有教朕”

连多余的内侍婢女都打法下去了,赵桓一把抓住耿延禧的手臂,焦急的问道。

耿延禧已经接着刚才的对奏说了很多消息,从侧面上证实了曹辅之前的答话,亦证实了赵桓之前的猜想赵构很得军心,赵构得神佑天命之事已经被全军将士信以为真。

“官家勿慌。今河北失地未复,金人依旧在侧,锋芒如刀,直系大宋社稷之安危。天下人心皆在抗击金虏收复失土上,康王便是有那不臣之心,亦岂敢明火执仗的来打汴京城只要叫其不带着兵马进入汴京城中,他又能奈何”

耿延禧提都没提京城里的康王府,就几个女人罢了,还有一窝子丫头,在成大事者眼中,那算个屁。

“父亲有言,康王麾下大军十余万,日费巨万,非是江淮江南鼎力支撑,又有梁相公运筹其中,早就钱粮不济也。官家若是有心,可不传诏淮南江南诸路”

“二者,官家当迅速传诏中山府的陈相公,叫其迅速收拢河北各地的兵马,万万不能叫黄潜善、杨惟忠军再入康王手中。”

“三便是迅速传诏西军,叫钱相公、范相公即快引兵赶至。”这里的钱相公和范相公就是龙图阁待制、关西各路总制置使钱盖和关西宣抚使范致虚。

赵构之前得到的消息是,二者所带的兵马至今还没有过长安。还有江淮南国的兵马也通通不见影子。

但这并非说俩人就都是贪生怕死之辈。

事实上关西的兵马还真是大宋之忠良,钱盖、范致虚所率军兵之所以行动缓慢,不是因为后者贪生怕死,而是因为钱粮不足。兼之关西六路的精华尽数被丢在了太原,六路军元气大伤。转眼就又召集兵马,岂能立马凑齐

历史上汴京破后,范致虚兀自向开封进兵。只是其人不知兵事,手中又短缺钱粮,手下的二十万大军一是良莠不齐,二是军心浮动,很轻易的就在武关外被完颜娄室使精骑给击败了。

赵构还是很关注长安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