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咸平三年(1 / 2)

不过李勇的动静还没有搞出来,西面的夏国却先有了动静。

似乎眨眼之间,半年时间过去,宋辽之战的烟云似乎已经消散了,除了在边关的宋军将士,中原一带已经没什么人能感受到战争的气息,纷纷恢复了过往生活。

东京汴梁城日复一日的繁华,临近新年时,显得更加的热闹。

这日李勇带着两房美妾和引章、赵盼儿一起出行,路上自然稍作了伪装,毕竟他如今身份特殊,不宜露脸被人察觉,暗中则还有皇城司的属下保护,主要是防备有心人,他自己可以自保,但是这么多人一起出来,就不好护着她们了。

有他亲自出马,自然就不必拘泥于在内城之中游玩了,时隔许久宋琦君她们又能来到外城,走街串巷,欣赏路边卖艺、瓦市娱乐。

经过这半年下来,李勇不仅得到了赵恒的信重,还在皇城司中站稳了脚跟。

如今他又升了两个级别,成为了皇城司副指挥使,也就是仅在总指挥使李神福之下,不过他这样的副指挥共有六位。

六个人的安排各不相同,但都有实权,李勇如今负责安排的乃是内城戍卫,必要时刻甚至有对禁军的调令权。

当然,这个必要时刻限定太死,很难达到条件,不然的话李勇真搞起事来,这时候说不定就能想法儿将皇帝软禁了,自己取而代之了。

但显然宋代重文抑武、天子又对军力万分看重的情况下,他想要搞事的成本太高,风险也太高,失败的可能性太大,至少目前还做不到。

甚至别看赵恒对他越来越信任,但或许是因为对他身手的戒备,他现在每次面圣时,都依然要保持距离,同时还都有别人在场,他自然也只能老实安分下来。

当然,以他目前的情况,其实也压根没想过挟天子以令天下的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只能做到一半,没有自己的势力,根本不可能只靠挟制皇帝一个就号令天下。

而要有更进一步和能够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或许还得要等到宋辽之战时。

对此李勇倒是一直都有在关注,正好皇城司中就是一个极佳的情报获取地,李勇可以非常及时的获取到来自前线的一手情报,了解边境的旦夕变化。

自从瀛西、莫州之战,宋军先胜后败,算是给了边境一点喘息之机,辽军暂缓了攻势,也稍稍退回去。

其实原本这一次声势浩大就只是样子货,更多是试探之举,所以说这一次赵恒的御驾亲征,其实也是应该的,并不算是反应过度,因为的确如果没有他亲自坐镇的话,前线还不定会成什么样。

同时这样也是向辽国表明了大宋这边坚决的态度,才有了现在暂罢刀兵,但随时可能烽烟再起,所以宋军没有放松警惕,赵恒也一直在做着各种布置。

当然,这半年来边界虽然看似平静,但各处却也发生了不少的事情,比如李勇到东京的当月,黄河在郓州大决口,大水漫灌鲁西,直接将须昌城淹没,死伤不计其数。

黄河治理问题历来是令各代王朝统治者头疼的一大难题,历经两千年无数次的改道、决堤,为了治理这条母亲河,历朝历代靡费无数、劳民伤财,但却不得不做,因为不做的结果更糟糕。

说人定胜天,但真让黄河肆意泛滥了,那整个流域上千万民众都可能遭殃。

此外还有茶政之事,宋代茶已经开始流行,在士大夫阶层更是有着饮茶的风尚,像是梦华录原剧中,赵盼儿不管是在钱塘还是东京汴梁,开的都是茶楼,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此时茶饮的流行关于发展。

而相应的,茶政事涉相关的税收,自然也引起了注意,不管是免除湖南茶税、地税,还是恢复饶州茶仓,以便茶民就近缴税,都与此相关。

之后赵恒又设置群牧司,掌管内外厩牧之事;设置川、峡安抚使,也称安抚司,这是对于之前神卫军王均叛乱的善后工作;籍河北强壮男子,团练乡兵,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桩桩一件件,李勇都是作为旁观者,偶尔提出一些意见,也并未被采纳。

赵恒的理由是“爱卿不查细节,虽高屋建瓴,却又不切实际”,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真正有资格上这盘棋的,在赵恒这里也只有他与当朝宰相李沆。

原本有两位宰相,因四月吕端病重,赵恒启用了前朝的张齐贤,但因冬至日朝会时醉酒在殿前失仪,就被罢去了相位。

而实际上李勇却看得很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张齐贤与另一位宰相李沆不和,而赵恒十分信任李沆,更不愿二人内斗太甚,故而才罢去了张齐贤。

但另一方面,因为此事他对于李沆同样也有了些芥蒂,所以接下来他将同时任命两位宰相吕蒙正和向敏中,与李沆正好能相互制衡。

不过这两位宰相要明年才会正式任命,而且都干不长。

所以此时的同平章事也即是宰相之位上,暂时仅有李沆一人。

另一方面,李勇也通过自家的网罗渠道,收到了来自于钱塘的各种消息,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