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苏河了解完欧洲的情况,定下大华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外交策略。
他让褚盛回去研究大华帝国的外交政策。
法兰西这种还没有直接发生冲突的国家,波斯这种没有重大利益冲突的国家。
大华帝国都要与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其他国家可以闭关锁国,把眼睛一闭不看世界的情况,蒙上头独自发展。
皇帝苏河知道闭关锁国的危害,他更知道军队两线作战的难度,不会选择到处树敌。
他看到褚盛离开,翻开皇家电报局新送来的电报。
这是五大新占领的总督府总督,联合发的电报。
皇帝苏河看着封面上的落款,东倭总督马蘅、交趾总督陈贞慧、暹罗总督杨宝森、缅甸总督刘志勇、东印总督温成林。
这五位总督同一时间发电报,他们必然是私下通气,认为事关重大,才会这么做。
皇帝苏河看着电报上的内容,他们知道自己喜欢数据和图表。
这份报告做得非常详细,列出五个总督府这几年的粮食产量、税收、新增人口的变化。
从图表上一眼就能看出,从前年下半年开始,五大总督府各项产业都开始缺人了。
这些地方主要以种地和采矿为主,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口。
以暹罗为例,之前还需要开垦荒田,让源源不断的移民能分到田地。
突然之间,当地的人口大量流失,不只是等待分配田地的移民不见了,还有大量已经在当地获得土地的农民,他们选择抛荒自己的田地。
以汉族农民对土地的爱惜,连他们都选择抛荒,那就是出现了重大的原因。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藩属国建立之后,需要大量的人口维持国家的发展。
他们可以教化一些本地的土着,但最核心的人口,都是从大华帝国移民过去。
大量人口移民去海外藩属国。
海外总督府那里,田地没有人耕种、树木没有人砍伐、矿产没有人开采。
一个地方的百姓最为重要,大量的人从一个地区流失,这个地区必定会失去活力。
皇帝苏河了解到的信息,他有些意外的说道:“有着数亿人口的大华帝国,竟然有一天会感到缺人了,这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皇帝苏河之前看过几份资料,海外总督府根本竞争不过藩属国。
这些移民下定决心从中原地区移民海外总督府。
他就不在意,继续前往距离大华帝国非常遥远的藩属国。
更何况这些藩属国为了争夺人口,他们给出的条件都非常好。
皇帝苏河了解过藩属国招人的政策。
当时在国内还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朝廷的一些官员,都嚷嚷要做出一些限制。
皇帝苏河亲自下达命令,不阻拦藩属国的动作。
前往藩属国的百姓主要有两类。
大家族的庶子或是不得意的读书人。
他们或是为了扩张家族势力,或是想要寻求一官半职。
他们只要有些许才能,就能在藩属国崛起,改变自身的命运。
这个群体很少,另一个庞大的群体,那就是一无所有的底层百姓。
大华帝国的土地,还需要百姓通过银行借贷购买。
海外总督府的土地属于半卖半送,百姓获得这些土地,要附加很多要求。
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大华帝国境内,税收一视同仁,
藩属国那里完全不同,百姓移民到藩属国,能分到更多的土地,土地免费分配,不需要额外花钱。
每个藩属国都有免税的政策,最短的国家也给百姓免税三年。
最为关键的一点,百姓前往藩属国种田,那是去当地主,靠番薯国的奴隶种地,不需要自己下地挥锄头。
这对于百姓的吸引力巨增,他们之前对地主士绅极其厌恶。
但他们有机会当上地主士绅,奴役其他土着帮自己种地,他们绝不会把机会拱手相让。
皇帝苏河了解到的消息,仅是北美洲的赵国,国内的汉族人口,那就高达一百三十多万人。
他们对其他的种族的移民,那也是来者不拒,外族人口是汉族的一到两倍。
可想而知,数个藩属国合在一起,他们接纳的移民,将会是何等庞大的数量。
藩属国产生的虹吸效应,他们把海外总督府大量帝国底层百姓吸走。
东倭总督马蘅、交趾总督陈贞慧、暹罗总督杨宝森、缅甸总督刘志勇、东印总督温成林。
这五名总督,为了保障总督府不崩盘,他们已经做了很多措施。
这些措施完全不管用,局势还在不断的恶化。
五位总督看到,凭借他们的能力,已经无法挽回总督府衰退的局面。
他们也害怕总督府出现问题,像原东倭总督李知恒那样被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