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啊,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这久病床前无孝子,我这大儿子伺候了我几个月都烦了,不必神伤。”谭纶看出了陛下的模样,现在的陛下壮的像头牛。
“嗯,嗯。”朱翊钧拉住了谭纶的手,已经是皮包骨头了。
“戚帅在绥远的征战顺利吗”谭纶唯一未解的夙愿就是河套了,他这一生,再无遗憾。
朱翊钧想了想,大声的说道“戚帅在绥远,发现一个大大的煤山、大大的铜山征战是很顺利的,俺答汗朕已经斩了,那些个小部落,望风而投,都投降了,被安置的很好,大明的三边开始向河套迁移,戚帅啊,前几天还剿匪去了。”
“剿匪好啊”谭纶有气无力的回答着。
俺答汗走在了谭纶的前面,之前王崇古询问如何处置之后,没几日摆开了刑场,斩首示众,而后将俺答汗等人的尸首,安葬到了永定河畔的忠勇祠,那是嘉靖三十年,嘉靖皇帝下旨,在永定河畔为虏变中死难百姓军兵建的祠堂。
朱翊钧和谭纶做了正式的告别,告诉了谭纶大明在绥远的进展,他说的很慢很慢,似乎是想让时光慢一点,但时间这把刀总是如此的无情,谭纶听着慢慢的闭上了眼睛,手轻轻滑落在了躺椅子上。
大医官想要提醒陛下,大司马已经走了,但大医官们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能静静的等着。
朱翊钧就坐在那里沉默了许久许久,才慢慢站了起来,大医官上前检查了一番,最终确定了已经走了,谭纶在离世之前这段时间,肉体上特别的痛苦,因为病痛的折磨比想象的更加可怕,虽然大医官要求使用阿片类药物,缓解这种疼痛,即便是汤剂也好,但谭纶的长子谭河图坚决不肯,因为这是谭纶的交待。
谭纶的一生,活着是块硬骨头,死了也是,他总是这么倔强,他不愿意屈服于任何事。
忠,在张居正解读为对君主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对自己的忠诚,对自己认知、对自己的灵性的忠诚。
谭纶忠于自己的认知和灵性,坦荡荡的一生是君子的一生,也是自由的一生。
朱翊钧还记得,记得谭纶因为咳嗽被人弹劾,是谭纶怎么都不让王崇古把自己家里的狗领到京营吃皇粮,那时候晋党的权势实在是太过于强大;
朱翊钧记得,记得李如松狷狂无比,听闻京师有总督军务,通过了遴选还执意要走,谭纶出手教育了李如松;
朱翊钧还记得,谭纶想要随京营一起出兵,前往辽东,前往大宁卫,前往应昌,前往开平,甚至是前往板升,但都被朱翊钧摁下,每次都是战事结束,跑去游历一番,过过瘾;
朱翊钧还记得,记得谭纶在宣府准备杀了三娘子,重启战争,收复河套,但最终还是为了大明和北虏的最后和解,忍下了杀意,让大明做了更加充足的准备,骑营形成战斗力。
朱翊钧记得关于谭纶的所有的事儿,他很感谢谭纶在平倭中的功绩,记得谭纶在据虏事中,连续七日不眠不休,最终落下了病根,在主少国疑这段时间,大司马对大明做的贡献。
“陛下,大司马走了。”大医官李时珍最终确认了谭纶的离世。
“朕,知道了,收殓吧,备礼官葬西山陵寝。”朱翊钧走了几步,转身离开了大司马府,他站在大门影壁墙前,愣了片刻。
他反复告诉自己,自己已经不是德凉幼冲的年纪了,自己要坚强,作为一国之君,社稷之主,不能露出怯懦来,给人可乘之机。
“回宫吧。”朱翊钧把情绪完全收敛在内心深处,才坐上了大驾玉辂。
冯保用力甩了一下拂尘,吊着嗓子大声的喊道“起驾。”
吏部追赠太子太保,礼部拟定了谥号襄敏,历兵间三十余年,计首功二万一千五百有奇,为国之干城,加赐岳阳伯,从厚治葬有仪,葬西山陵寝,与漳平侯俞大猷同列。
朱翊钧下旨辍朝三日,以示悼念,大年初六,朱翊钧再次下旨辍朝两日。
张居正略显无奈,虽然陛下平素里总是表现出一副冷酷无情政治机器的模样,但其实张居正太了解自己的弟子了,陛下就是个至情至性之人,只不过作为君上,不得不变成那副冷漠无情的模样,张居正提醒过陛下很多次,生老病死人生常态,陛下十岁登基,这一生会送走很多很多人。
但是张居正也毫无办法。
朱翊钧再次出现在所有人面前时,看似已经恢复了正常,带着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他很罕见的出现在了鳌山灯火,犒赏了表演打铁花的艺人,告诉大明的臣民们,大明皇帝依旧很好。
在次日的清晨,朱翊钧的车驾来到了文华殿一侧,他蹬着自己的旱鸭子来的,这五天的时间,朱翊钧的确从悲伤中振奋了过来,谭纶走的没有遗憾,他入京后奔走主张的北平行都司开平卫到大宁卫,河套,都已经尽归大明,甚至找好了兵部的堂上官,不耽误国事的正常运作。
曾省吾除了有点过于保守和谭纶的极端激进不同之外,很好的完成了兵部的诸多工作。
人会死亡三次,肉体上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