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明在沪城第一顿晚宴上,着重品尝了现场每道菜的口味。
通过对每道菜的仔细品尝,冯正明很快发现过去的一些误区。
可能在过去,如果是一提到沪城的本帮菜,所有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字“甜”。
想到的是四个字一定是“浓油赤酱”。
可是当冯正明真的吃了现场沪城的本帮菜。
他发现这就像是大家对鲁菜那种“黑乎乎、粘糊糊”的刻板印象一样。
是很多管中窥豹人给贴上的一个标签。
现场这些本帮菜,实际上融合了很多其他菜系的技法。
口味上也是更加的复合,是融合了不同地区口味后呈现出的一种口味。
要说“甜”,确实相比较其他菜系的菜本帮菜是偏甜一些。
但也不是很多人贴上的那种很甜的标签。
实际上,本帮菜的甜口下,也包含了更多味道。
拿现场给冯正明他们上的本帮红烧肉来说。
可能如果不了解的人,会认为本帮红烧肉那就是用糖浆煮出来的五花肉。
实际,本帮红烧肉无论是从造型,还是味道上来说,可能会更像是苏菜里的樱桃肉。
冯正明在因为电视直播选拔赛出名后,收到了不少外地美食爱好者的信。
其中有不少是外地美食爱好者收集的一些菜谱和菜品传说。
他也是从那些老菜谱孤本上,学习到不少其他地区菜的特色。
就像是苏菜中这道樱桃肉,据传是乾隆年间一位名叫“张东官”的苏州厨子所创。
当初张东官本是苏州陈姓富商的家厨。
在乾隆下江南时,专门做菜给乾隆享用。
乾隆品尝后很喜欢张东官的手艺,便把他调去了京城当了御厨。
而张东官更是发明了“苏造汤”。
用“苏造汤”创造了苏造肉等独特的菜品。
樱桃肉的烹饪是要把整块的五花肉打上花刀,然后是在砂锅里不用一滴水,用上好的花雕酒,加上葱姜冰糖以及红曲米炖煮出来。
出锅的肉质酥烂,被红曲米染色后如同一枚枚小樱桃般。
所以也就被称为“樱桃肉”。
沪城的本帮菜里的红烧肉。
烹饪的时候,也是要把五花肉切成规整的四方小块。
在这一点上和樱桃肉打花刀非常相似。
再加上烹饪的过程,虽然不加入红曲米调色,但依然是以花雕酒、酱油、葱姜和冰糖炖煮,整体上的做法也很类似樱桃肉。
而且沪城本帮菜的红烧肉,是不会进行勾芡。
完全是靠炖煮收汁,让汤汁自然收浓粘稠。
这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对厨师的火功和调味都有极高的考验。
因为汤汁自然收浓的过程中,味道也必然会因为收浓被加重。
所以调口的时候,厨师需要有一个阈值。
不能在汤汁多的时候,给太足量的口。
否则最后汤汁收浓后味道上就会过。
可能这也是很多不了解本帮菜的人,在吃到一些手艺并不算好本帮菜厨师做的菜,会很自然判断本帮菜就是齁甜的原因。
如果厨师没有在收汁前,对口做出一个阈值的调整。
等到汤汁收浓后,红烧肉就必然会变得过于甜腻。
但是往往很多厨师,可能在做菜时会忽略这点。
最终也就导致一道原本应该咸甜适中的美味红烧肉,变成了一道齁甜腻口,甚至让很多外地人难以下咽。
在现场,不少厨师可能都不会很仔细品尝每道菜。
所以在看到冯正明很认真仔细品尝了一道一道菜。
再次引起沪城本地厨师的注意。
宗德胜又再次来到冯正明的身边。
“冯厨师,我发现你似乎吃的很细,不知道有什么建议吗?”
冯正明见宗德胜又来询问自己,这次他笑着说:“宗厨师,你们今晚这些本帮菜,应该属于很传统的做法吧?
我看你们这道红烧肉,摆盘的造型上,还有味道上都有些类似苏菜的樱桃肉。
我这一趟来之前,也曾经是翻阅过不少资料,知道本帮菜的红烧肉确实是从樱桃肉演变来的。”
宗德胜听了有些惊讶,一般某个菜系的厨师,大部分都是精通自己菜系的菜。
可能会去了解其他菜系的菜,可绝对不会很详细去深入研究。
冯正明张口便说出了,本帮红烧肉这道菜的源头。
而且他还能够品尝出其中不一样的味道。
宗德胜这一次对冯正明的印象又有了一些变化。
之前宗德胜主动和冯正明打招呼,算是一种礼貌性的认识。
因为这次各地的厨师几乎都知道,冯正明算是如今国内很年轻又有实力的厨师。
他很自然会受到很多厨师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