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钢铁(1 / 2)

民用造船和军工造船业虽然关系密切,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就比如前世美国,其造船工业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畸形。

美国民用造船业抛开风帆时代,一直落后于欧洲,但是军工造船业又格外强大,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直到远东帝国复兴,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初,远东帝国不管军工造船业亦或者民用造船都已经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而并非美国那种只是军工造船业十分发达,民用造船业一塌糊涂的存在。

以至于后期美国大型船舶制造几乎完全依赖军事订单才能存活,而美国军工造船业原本的技术优势也因为垄断等原因难以维系,说到底,军工造船业应该和民用造船业协调发展。

而当前阶段,除了英国和日本以外,世界大部分海军强国都面临类似问题,其中尤其以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

至于日本造船业发展完全是靠着低廉人工成本以及穷兵黩武的发展模式支撑起来的,日本船工的生活质量说难听点连东非黑奴都不如,当然。日本造船业发展也有着严重问题,那就是资源限制。

恩斯特:“民用造船业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在民用造船业领域还有诸多不足,就比如随着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发展,我国对石油需求量极速增加,而海外进口石油是对我国石油需求的重要补充,像石油这种战略物资的运输,很大程度上依赖海运,所以研发相关运输船只是我国的必要需求。”

当前,东非石油消耗量巨大,每年从美国和俄国等重要石油产地的订单都在快速增加,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当然,出于能源安全考虑,东非本国石油开采已经占据主要地位,依靠大湖区和图尔卡纳湖石油产区的生产,基本可以满足本国需要,除此外东非在西海岸的石油勘测工作进展也十分顺利。

不过想解决东非能源安全上的顾虑,最重要的还是快速解决北部湾领地(阿联酋)的战争,彻底控制北部湾领地能极大缓解东非未来的能源生产压力。

从石油产业和造船业发展关系中,也可以看出新兴产业对东非发展的极大促进作用,新技术和新产业同时也能开拓新的市场。

船舶工业局局长克里肖恩说道:“我国对民用造船业的扶持政策一直以来都在极大推进,船厂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也在加大,为我国工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带动了重型机械装备制造业,钢铁产业,通信技术等诸多领域的发展。”

“从三五计划开始,我国造船工业进行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各个船厂积极推动技术研发,在蒸汽轮机,蒸汽机,内燃机等船舶动力领域都有巨大突破,同时积极建设大型船坞和船台,以积累建造大型船只的优势。”

20世纪初的船舶动力主要还是蒸汽机,而在这方面掌握话语权的自然是技术积累丰厚的英国人,这也是世界其他国家造船业上的短板。

而东非船舶工业局寄希望于通过最终的蒸汽轮机和内燃机技术在船舶动力领域的应用来实现对英国赶超。

至于其他层面,东非在船舶工业反而具有一定优势,就比如材料,通信等。

在材料上,造船业和钢铁产量关系密切,材料变更是推动世界各国海洋实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比如曾经的美国,凭借美洲大陆丰富的森林资源,一度超过英国,成为风帆时代造船业第一强国。

而随着钢铁在造船业上的应用,英国很快就重新夺回了世界第一的宝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英国世界霸权续了命。

截止到目前,造船业几乎和钢铁产业挂钩,造船业是钢铁消耗大户,所以钢铁产业发展对造船业有着巨大影响,钢铁产业生产成本越低,造船业生产成本也会相对减少。

在二五计划期间,东非钢铁产量已经突破一千万吨,和德国相当,而三五计划期间,东非制定的钢铁产业生产计划是在1915年之前至少达到两千万吨。

这个目标对于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经验的东非政府而言,并不难达到,乐观估计,东非钢铁产量在1915年至少能达到两千三百万吨。

而钢铁产量极速增加的背景是当下东非工业的高速发展,东非在上个世纪培植的新兴产业已经开始发力,加上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期间,东非工业规模跨越式发展,东非对钢铁的需求日益旺盛。

抛开工业发展因素,东非人口依旧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本身就能带来大量消费市场。

而且进入三五计划期间,东非大型工程建设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诸如东非全国运河计划等大型工程,以及城市发展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建设都对钢铁产业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在三五计划期间,东非钢铁产量的目标是彻底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这和东非当前,人口,工业规模,经济形势是适配的。

同时,东非在特种钢铁产量上发展更为突出,军工制造业,汽车产业,造船业等等都对钢铁等原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