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朱元璋的三条新政
朱标笑意瞬间凝固了,不解问道
“父皇,不知儿臣做错了何事引得父皇如此生气”
朱元璋冷着脸,没有回答。
倒是坐在一旁的朱樉,连忙向大哥做了几个口型。
朱标仔细分辨了下。
立刻拿出以前装太子金印的盒子。
向朱元璋请罪道“父皇,今日记着回东宫,整理讲课记录,忘了将大蒜药配方交给父皇,还请您责罚。”
听到朱标讲整理讲课记录,朱元璋点点头,刚想夸两句。
可他看到好大儿手里,拿着的太子金印的盒子后。
瞬间脸色又沉了下来“怎么你以为回去整理讲课记录,便受不得委屈了,还将太子金印拿出来,你想干什么想逼朕给你道歉吗”
在朱元璋的眼里,太子朱标向他奉上太子金印。
就像是受了气打算辞职不干了。
这可是十足的逼宫行为。
朱元璋哪里能容得下这个,当即就要发火。
好在知道内情的朱樉,连忙替大哥向朱元璋解释。
“父皇息怒,大哥担心大蒜药的药方丢失,便将其装在了太子金印的盒子里。”
“绝没有对您不敬的意思,还望您明察。”
这话一出,朱元璋表情瞬间僵住了。
他没想到朱标,居然将林澈的配方,看的比太子金印还重要。
以至于闹出了这等误会。
朱元璋轻咳了一声,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模样。
夸奖朱标道“大蒜药对我大明的重要性,远超一方印章,伱能保存如此用心,甚得朕心。”
紧接着,朱元璋接过朱标手里的盒子,转移话题,问起林澈讲课的记录来。
翌日。
又到了早朝时间。
朱元璋不等众臣开口,便让太监刘和宣布三条新政。
“即日起,太医院御医将验查医术,合格者继续任职,反之逐回乡里,永世不得行医,同时再招募民间名医,填补太医院之空缺。”
“其二,在湛江、泉州、番禺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探查大明沿海水文地理,与来往海运贸易之事。”
“其三,在北海、连云港、秦皇岛等地设立宝船制造局,为我大明打造海上战舰,以备征倭之用。”
第一条新政,满朝文武都没有反对的意思。
毕竟御医的水平有多烂,他们可是比皇家还要清楚。
不过是洪武帝制定的政策,不敢在此事上多嘴而已。
如今洪武帝觉察到了,御医存在的隐患。
在太医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朝臣们同样不会跳出来阻止。
要知道,这事可是关乎皇亲贵胄的性命。
拿出洪武帝制定的政策说三道四的。
保不齐就要被朱元璋,扣上一个有谋害皇室之心的大罪。
所以,大臣们纷纷称赞朱元璋明察秋毫。
革除了太医院里的害虫之马。
只可惜,这些大臣们的马屁还没拍完。
第二条新政,就将他们震的僵住了。
海禁政策,可是洪武帝自己制定的,还没有两年,这就要废除。
当即就有大臣出列道“陛下,禁海乃是关乎国家命运的政策,哪里能说废除就废除”
别看此人说道大义凛然。
实则是海禁放开之后,所有人都能出海做生意,那他们依靠禁海,独占的海上商路,可就赚不到那么多钱了。
而朱元璋能登上大宝,也是出身低微。
所以这位大臣,便用仁孝二字,想要迫使朱元璋改变主意。
朱元璋面对大臣的激将,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的变化。
反而向其他大臣问道“朕的三条新政,就一人反对第二策吗”
不是没有大臣反对。
而是先些日子,朱元璋连抓了十多人下狱。
其中与海运之事相关的人,就占了一大半。
哪怕不少朝臣,都担心设立市舶司之后。
会影响自己家族,或是背后士绅的航运之利。
但是他们怕被五军都尉,直接从朝堂拖到诏狱去。
毕竟,少赚点钱没什么,可要是因为反对开海而丢了脑袋。
那死的可就太冤枉了。
所以,一时间满朝文武,竟无人提出反对的意见。
可就在朱元璋,打算将此三策拍板的时候。
一个略显枯瘦,胡子花白的红袍官员。
走出群臣之列,向着朱元璋问道“陛下,倭寇屡犯我大明百姓,造船征伐也可,但如今我朝国库空虚,造船之钱又该从何而来。”
此话问的情真意切,乃是真正关心国事之言。
朱元璋看到求问者,正是因病休息多日,刚刚康复的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