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疯狂的训练(1 / 3)

成军典礼之后的第二天,黄埔十一期第二总队的军校学生即就地毕业,开始分发,何炜虽然对这些和自己同期但是并不同总队的同学并不熟悉,但毕竟是同期的同学。

在这些同学离校时,每开走一车,拉走一车同学,何炜都要上前与其道别,那是一种无法演说的感情,何炜也只能用一句句道别和祝福来给这些奔赴战场的同学加油打气,祈愿他们能在战场上痛击日寇,早日凯旋,当然,何炜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很多人都不会等到凯旋胜利的那一天,他们会用自己的鲜血浇灌祖国的土地。

但愿朝阳长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十一期第二总队毕业之后没几天,中央军校内的黄埔十三期学生也陆续离校,日军连续不断的空袭和城内糟糕的治安已经严重影响了十三期学生的日常训练和课程,他们将离开南京,转移到武昌继续训练学习。

偌大的中央军校,现在只剩下何炜的特务营。

而特务营成军之后,摆在何炜面前的头等大事,便是训练,中央军校在城区内,虽然训练场地足够大,可是目标也大,是日军的重点空袭目标,经过何炜向宪兵司令部申请,获得了移防的允准,全营开到位于中山陵附近的孝陵卫营区驻扎训练。

孝陵卫位于nj市玄武区的东部,紫金山南麓。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次年马皇后去世,就安葬于此。洪武二十五年,葬皇太子朱标于孝陵之东。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死,与马皇后合葬孝陵,孝陵地宫正式启用。

永乐三年,孝陵工程全部竣工。孝陵规模宏大,周长约225公里,四周建有围墙,今中山陵环陵公路原为墙基所在。为保卫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后的一个月内,即设孝陵卫和神宫监驻守。

在明代,孝陵卫一直是重要的军队驻地,最初是为明太祖朱洪武守陵而设的军队番号,后来逐步转变味地名,而在清朝,孝陵卫也是清军江南大营的驻地,洪杨之乱时,清军将领向荣即率部队驻扎于此,后又被太平军攻破。

而到了民国,孝陵卫也多次成为战场,直至一九三三年,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进驻孝陵卫,以孝陵卫营房为教导总队营区,并以挖路沟的形式不断扩建,形成了一个近似于方形的庞大营区,时至今日,孝陵卫营区依旧在不断动工扩建。

何炜在申请通过后,立刻率部移防孝陵卫,移防的过程也十分顺利,教导总队全总队目前都在淞沪前线与日军血战,营区内只有一小部分的留守人员,绝大多数的营房都空着,交割接洽的过程也十分顺利,毕竟自己现在名声很大,何炜要干点什么基本都会给开绿灯,在分配到营房之后,何炜立刻开始组织训练。

何炜对特务营的训练,大致分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战斗教练,所谓基本战斗教练,就是完成步兵操典上规定的单兵必备科目,从基本队列,到步机枪的射击,分解,保养和手榴弹的投掷训练,这一部分没什么说的,其实就是要训练士兵作为一个军人的基本素质,以及掌握最基本战斗武器的各项保养操作和使用,如步枪和轻机枪的射击,步枪的刺杀术等。

何炜的特务营,绝大部分士兵都是老兵,其军人基本素质都算过得去,基本的步枪和手榴弹等武器也都会用。

无非是以前他们用的可能是老汉阳造和中正式,捷克式,现在换上了全新的捷克造步枪和比利时轻机枪,这些枪械的基本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其实都相差无几,很容易上手。

该部分的训练重点就是加强对捷克步枪,比利时fnd轻机枪等新装备的掌握,并且不断提升对这些武器的使用素质,说白了就是让士兵们掌握这些武器后不断的提高射击精度,而何炜的训练方法也十分粗暴,那就是用子弹喂。

那些补充给自己的欧洲进口七点九二毫米枪弹,何炜并不打算在训练中使用,进口的子弹性能上确实要比国产的子弹好一些,国产子弹有时会出现卡壳和退弹不顺的情况,而进口的枪弹虽然也偶尔有这种情况出现,但是概率却是要比国产子弹低很多。

所以,何炜定下了进口子弹用于作战,国产子弹用于训练的章程,配发给何炜的库存国产子弹非常多,而且南京有金陵兵工厂,随时随地都在出产子弹,所以何炜完全不用担心训练用弹药不够的问题。

训练重于作战,是他一贯的看法,他宁可在训练的时候多用些弹药,也不愿自己的士兵们因为战斗素质不到位而在战场上送命。

步枪的刺杀术,则重点训练何炜在国军现有刺杀术的基础上融合美式刺杀术的改进版刺杀术。

这部分的训练是全营官兵都需要参训,包括炮兵连,通信排和辎重排这些非战斗步兵单位也必须要训练,何炜要求他的部队无论是不是步兵单位,人人都需要掌握武器使用和刺杀这些基本技能,这样一来,非步兵单位的士兵们也有了自卫的能力,而且一旦战局突变,这些非步兵单位的士兵也可以拿起步枪机枪投入到第一线战斗中。

第二部分是班排战斗教练,班排战斗教练即按照何炜修改编订的步兵操典进行班一级和排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