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夜行军(2 / 3)

力部队目前要么部署驻扎在临近富池河岸的某一处地方,要么就是驻扎在第18师54旅遗留下来的阵地中,而刚刚这场遭遇战却发生在远离富池河岸之处,而且与何炜所部遭遇的日军步兵与战车混合搜索部队的行军方向正好相反。

何炜据此推断,日军在富池河西岸的主力部队大概率就驻扎在远离富池河岸的第18师54旅遗留阵地中。

也正因如此,何炜才会要求部队在夜间加快速度向第18师54旅遗留阵地的方向急行军。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名优秀的指挥官必备的基本素质就是能够随时随地的根据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及时的对指挥决策做出变通。

这种情况下,何炜若是再谨慎小心的行动未免有些保守,而保守战术方针的弊端就是进取不足乃至于丧失最佳战机,何炜若想尽早的捕捉到日军的主力部队,兵贵神速才是此时此刻应当奉为圭臬的第一原则!

在基本确认了日军主力部队目前所在的位置后,何炜的脑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立刻夜行军!急行军!尽快的赶到第18师54旅的遗留阵地,找到日军主力部队!咬住日军主力部队!干掉日军主力部队!

闷热的夏夜中,何炜的心也格外火热!

何炜的判断并没有错,登陆的日军部队除了已经被何炜干掉的六辆战车和一小队的陆战队步兵外,余下的早就已经进入了第18师54旅留下的阵地,做好了固守待援的准备。

由于第18师整体性的拉胯,第54旅在富池河西岸的防御阵地其实构筑的很粗糙,很不完善,昨夜第54旅被日军突袭几乎一触即溃的主要原因虽然是战术水平低下和战备意识薄弱,可构筑粗糙的工事也起到了极大的负面作用。

54旅所构筑工事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从大方面上来说,54旅下属两个步兵团的阵地之间距离过远,且两团阵地间不但没有交通壕等能够起到互相联通和增援功能的工事,甚至连观察哨和散兵坑都没有,干脆就是一望无垠的大片开阔地。

也正因如此,日军才能在昨夜对第54旅的突袭中从容的将54旅下属的两个团各个击破。

至于细节方面的问题就更多了,第54旅修成的工事基本以交通壕和隐蔽部为主,机枪巢、地堡、迫击炮射击工事等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火力点工事54旅是一个都没有修,防炮洞也构筑的很少。

其阵地的正面和侧面更是光秃秃的一片,完全看不到本应布设在阵地正面和侧面的铁丝网,鹿砦等用以阻敌的障碍物,而且就是其修成的交通壕,战壕和隐蔽部的强度也极不足,根本不符合野战阵地工事的基本要求。

总之,第54旅所构筑的阵地,完全就是一个粗制滥造,糊弄事儿的产物,可谓是处处有缺陷,当然了,第54旅上下全体官兵最终也为他们的糊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不过,这些54旅没能做到的部分却是被土师喜太郎手下的日军给补全了。

在土师喜太郎指挥登陆的日军陆战队在进驻第54旅留下的阵地后,为了集中固守的目的,土师喜太郎没有占领54旅下属第107团和第108团的全部阵地,而是本着集中部队,集中火力兵力的原则,放弃了第108团的阵地工事,令其麾下的约两千人的陆战队余部进入占领了第107团的阵地工事。

在进入阵地后,日军迅速开始了对敌人所留下工事的改造工作,在原有的阵地基础上,日军构筑了大量的碉堡和机枪巢,并以这些碉堡形成了碉堡群,各个碉堡,各个碉堡群之间皆有加设了掩盖的交通壕进行连接,构成了多层次且联系密切的碉堡群工事。

在阵地的后方纵深地带,日军增修了炮兵射击阵地,炮兵弹药储存所和炮兵射击观察所等炮兵部队作战所需的阵地工事,使得第54旅留下来的简陋步兵阵地拥有了炮兵支援火力。

在主阵地之前,日军又增设了大量的鹿砦、铁丝网以及外壕等阻敌前进的障碍设备,构成了用以阻敌前进的障碍群,而在障碍群之中还增设了许多隐蔽式的暗堡火力点。

同时,第54旅已经修成的诸如交通壕,隐蔽部等,也都被日军利用各种构工材料进行了紧急加固,除此之外,日军又在阵地之中增加了许多探照灯,观察所,隐蔽部等辅助战斗设施。

日军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构工改造任务,一是得益于日军陆战队员优良的战术素养和高效的土工作业效率。

二则是因为日军将前一夜的突袭战斗中俘虏的18师第54旅全部充作苦力投入了工事的修筑之中。

残暴的日军向来有着抓民夫,抓苦力修工事,扛辎重,甚至是当炮灰的习惯,在急需人手修筑工事时当然不会放过这批俘虏的中国士兵。

那些被日军所俘虏的54旅士兵大多是刚被抓壮丁入伍的新兵,本质上都是披上了军服的农民,没受过什么像样的训练,更谈不上什么作战意志,面对日军的刺刀和未必哪里还敢反抗,都只能老老实实的给日军当苦力,修工事,而这批俘虏苦力的加入,则又将日军改